农历每月别称 农历每月都有丰富的别称,以下是常见的:一月:孟春、正月、端月、陬月、柳月、初月、嘉月、新月、开岁等。正月原指改正月朔,后...

农历每月别称 农历每月都有丰富的别称,以下是常见的:一月:孟春、正月、端月、陬月、柳月、初月、嘉月、新月、开岁等。正月原指改正月朔,后...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熟悉的陌生人2018,(https://xueqiu.com/8882176641/321508809)

农历每月都有丰富的别称,以下是常见的:一月:孟春、正月、端月、陬月、柳月、初月、嘉月、新月、开岁等。正月原指改正月朔,后成为一月专称;柳月源于此时柳树抽芽。

二月:仲春、杏月、花月、如月、丽月、酣月、仲阳、竹秋、四之日等。因二月杏花盛开得名杏月。

三月:季春、桃月、桐月、蚕月、莺时、晚春、暮春、杪春、桃浪等。三月桃花怒放,有桃月之称。

四月:孟夏、槐月、梅月、阴月、乏月、麦月、清和月、余月、巳月等。四月槐树开花,称槐月。

五月:仲夏、榴月、蒲月、皋月、天中月、午月、端阳、恶月、郁蒸等。五月石榴花红似火,得名榴月。

六月:季夏、荷月、荔月、暑月、伏月、焦月、且月、精阳、溽暑等。六月荷花盛开,称荷月。

七月:孟秋、巧月、瓜月、兰月、兰秋、肇秋、新秋、首秋、相月、凉月等。七月七日乞巧节,有巧月之说。

八月:仲秋、桂月、壮月、仲商、竹春、正秋、仲秋、桂秋、酉月等。八月桂花飘香,叫桂月。

九月:季秋、菊月、玄月、青女月、咏月、朽月、暮商、凉秋、杪商、秋末等。九月菊花傲秋,得名菊月。

十月:孟冬、良月、阳月、阴月、露月、飞阴月、冬月、坤月、吉月等。十月芙蓉显小阳,称阳月。

十一月:仲冬、辜月、葭月、畅月、龙潜月、雪月、寒月、纸月、子月等。葭草吐绿头在十一月,称葭月。

十二月:季冬、腊月、涂月、嘉平月、冰月、严月、除月、丑月、残冬等。十二月腊祭百神,称腊月。

农历每月别称蕴含着丰富的由来和文化内涵:

一月由来:“正月”,秦始皇因避其名 “政”,将 “正月” 改为 “端月”,“端” 有开端之意;“柳月” 是因一月柳树抽芽,展示出早春的生机。

文化内涵:一月作为一年之始,“孟春” 表明其在春季的首位顺序,象征着新的开始、希望与生机,体现了古人对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
二月由来:“杏月”,因二月杏花盛开,以此花作为该月的代表。“如月” 出自《尔雅・释天》,“如” 有随从之义,指万物相随而出。

文化内涵:二月处于仲春时节,“仲春” 体现其在春季的中间位置。杏花绽放,带来春天绚烂的气息,代表着春意渐浓、万物蓬勃生长。

三月由来:“桃月” 源于三月桃花盛开,是桃花最美的时节;“蚕月” 是因为此时是养蚕的重要时期。

文化内涵:“季春” 表示春季的最后一个月,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。桃花的美丽象征着美好与繁荣,而 “蚕月” 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中蚕桑业的重要性。

四月由来:“槐月” 是由于四月槐树开花,洁白的槐花成为该月的标志之一;“麦月” 因此时麦子逐渐成熟。

文化内涵:“孟夏” 标志着夏季的开始。槐树和麦子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候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。

五月由来:“榴月” 因五月石榴花盛开,火红艳丽;“蒲月” 是因为五月菖蒲生长茂盛,菖蒲在古时被视为防疫驱邪之物。

文化内涵:“仲夏” 是夏季的中间时段。石榴花的热烈象征着生命的活力,而菖蒲的存在赋予五月驱邪避瘟的文化意义,反映了古人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。

六月由来:“荷月” 是因为六月荷花盛开,成为夏日的一道美景;“焦月” 指六月天气炎热,物易焦枯。

文化内涵:“季夏” 为夏季末尾。荷花高洁的品质深受古人喜爱,代表着纯洁与美好,同时也反映了夏季的繁荣与热烈。

七月由来:“巧月” 源于七月七日乞巧节,民间有女子乞巧的习俗;“兰月” 是因七月兰花清香。

文化内涵:“孟秋” 开启秋季。乞巧节体现了古代女子对美好技艺和幸福生活的向往,兰花的高雅象征着君子的品德。

八月由来:“桂月” 是因为八月桂花飘香,香气四溢;“壮月” 表示八月是秋季之中比较充实、旺盛的月份。

文化内涵:“仲秋” 是秋季的中间阶段。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好、吉祥,八月中秋佳节也常与桂花相伴,承载着团圆的美好寓意。

九月由来:“菊月” 因九月菊花傲霜怒放,是赏菊的好时节;“玄月” 中 “玄” 有黑色之意,九月万物色泽渐暗。

文化内涵:“季秋” 是秋季末尾。菊花不畏寒霜,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,体现了古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。

十月由来:“阳月” 源于十月芙蓉显小阳,呈现出温暖的景象;“良月” 意为吉祥的月份。

文化内涵:“孟冬” 标志冬季开始。十月的别称传达出一种温和、美好的氛围,也体现了古人对冬季生活的期许。

十一月由来:“葭月” 是因为葭草在十一月开始吐绿头;“辜月” 有 “吐故纳新” 之意。

文化内涵:“仲冬” 处于冬季中间。葭草的生长暗示着生机在寒冬中的孕育,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。

十二月由来:“腊月” 是因为十二月有腊祭百神的习俗;“涂月” 指岁暮万物涂饰。

文化内涵:“季冬” 是冬季最后一月。腊祭体现了古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,也有祈福迎新之意,为一年画上圆满句号,同时迎接新一年的到来。

相关作品